期刊简介

               本刊属医学学术刊物。主要反映该院中西医药等各个学科的教学、科研、临床新成果,报道各种学术活动,以促进长春中医药大学与各院校之间的交流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长春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481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375/R

邮发代号: 12-15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7-4813
  • 国内刊号:22-137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2015年第1期文章
  • 林兰教授异病同治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

    林兰教授认为,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是三种具有多方面内在联系的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从中医角度讲,三者在疾病过程中部分病因病机相同,情志因素是三种疾病共同发病的病因,其病理基础同为气滞、痰凝、血瘀.从西医角度讲,三者均为雌激素相关性疾病,有着相似的病理基础.病人多属“结节体质”,中医治疗应以疏肝散结为治疗总则,以调畅气机为主,兼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三者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体现“异病同治......

    作者:王秋虹;王师菡;易泳鑫 刊期: 2015- 01

  • 从郁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病位在胃脾,与胆肝密切相关,其病因可从“六郁”而论,六郁结于中焦,有碍中焦升降运动,当升而不升,当降而不降,气机升降运动失调,脾之健运失常,肝失疏泄,胆随胃逆,肝随脾升,则BRG的临床表现随之而生.且“六郁”为病,又可相继生焉,“六郁”致病在BRG发病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证治以疏肝理气解郁法、化痰降浊解郁法、清中降逆解郁法、化瘀通络解郁法、消积导滞解郁法等.......

    作者:袁清;李春婷 刊期: 2015- 01

  •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临床主要症状为月经周期延长,有类似排卵表现但持续不孕,多以不孕就诊.但目前本病机制尚未明确,中医认为,冲任失调,肾虚血瘀乃该病的主要病机,肾气旺盛是受孕的关键因素;西医认为其与中枢内分泌紊乱,局部障碍(盆腔手术史、急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药物及心理因素有关,另外,酶或激酶的缺陷及前列腺素的分泌紊乱等也是该病致病因素.常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中医辨证论治、针灸治疗、人工周期疗法、......

    作者:朱娜;谈勇 刊期: 2015- 01

  • 灸法对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

    灸法具有通经活络、祛湿散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升提阳气的作用,可升血中之气,通气中之滞,能通诸经,而除百病.现代研究认为,灸法能提高恶性肿瘤的免疫功能,使T细胞的免疫效应增强,提高恶性肿瘤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使INF-γ、TNF-a和IL-2升高.灸法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起到抗肿瘤作用的目的.......

    作者:韩宇健;张红玉;梁学芹;李丽君;赵昌林 刊期: 2015- 01

  • 张琪教授从肾虚痰瘀论治颈动脉粥样硬化

    张琪教授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机是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为本,痰瘀痹阻脉道为标,治疗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补肾泄浊为主,辨证施治.并自制院内制剂血脉通颗粒1号(淫羊藿、生何首乌、黄芪、赤芍、泽泻等)及血脉通颗粒2号(制何首乌、黄精、水蛭、川芎、赤芍、僵蚕等)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肾阳虚证及肾阴虚证.......

    作者:盛叶;张琪 刊期: 2015- 01

  • 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

    对于输卵管性不孕症,西医手术治疗的认可度在广大患者中不断提升,常见有输卵管通液、宫腔镜及腹腔镜等手术方法,新兴的介入治疗及辅助生殖技术亦逐渐走向成熟.中医则有内治、外治及其他等多途径疗法,可达到通络止痛,化瘀消炎的效果,可解决输卵管阻塞及因输卵管黏连而影响拾夺卵子及孕卵运行的功能,改善盆腔受孕的内环境.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长补短,发挥更大疗效,消除不良反应.......

    作者:蔡云菲;夏亲华 刊期: 2015- 01

  • 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消渴肾病)以本虚为主,虚和瘀贯穿了疾病的始终.治疗上不能一味追求西药强化治疗,应当中西医结合攻补兼施,增强疗效,减轻不良反应.从中西医角度分析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进展,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从中医及西医的角度解释是相通互补的,并且中医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中医联合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并且可以减少低血糖的风险和西药带来的毒副作......

    作者:卞丽丽;尚文斌 刊期: 2015- 01

  • 王微教授治疗高脂血症经验

    王微教授认为,临床上导致高脂血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饮食不当,关键病因为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重要因素为年老体虚等,并将其病机归纳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虚”为本,“痰湿内阻”为标,并时常兼有血瘀.临证主张运用益气健脾、化痰祛湿为法,兼活血化瘀治疗.并提倡注重预防,常告诫患者要清淡饮食,调节情绪,适当锻炼.......

    作者:占新辉;符思;王微 刊期: 2015- 01

  • 活血化瘀法治疗恶性腹水

    恶性腹水的形成以血瘀为本,水停为标,活血化瘀是利水的关键.治疗时活血化瘀药多与益气健脾、利水通络、渗湿消肿等联合加强利水之功.中药外敷通过肌表进入血液循环,而灸法使药物通过经脉进入全身,发挥药理作用;又对腧穴产生刺激,发挥经络功能.腹腔给药使药物保留时间较长,且直接作用于腹腔内游离癌细胞,改善腹膜微循环,不良反应小.动物实验表明活血化瘀药物具有明确消退腹水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长补短,减毒增效......

    作者:林琳;张梅;李平 刊期: 2015- 01

  • 中医药辨治狼疮性肾炎

    中医认为,狼疮性肾炎发病以肾虚为本,热毒、瘀血为标,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上采取辨证分型或分期辨证,证型常分为热毒内盛、阴虚火旺、气阴两虚、脾肾阳虚等型.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药治疗在改善患者自身症状、控制疾病活动、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西药的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今后应开展狼疮性肾炎的大样本量的中、远疗效研究,完善和统一中医辨证分型和疗效判定标准.......

    作者:郑敏威;汪卫;郑红霞;陶筱娟 刊期: 201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