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属医学学术刊物。主要反映该院中西医药等各个学科的教学、科研、临床新成果,报道各种学术活动,以促进长春中医药大学与各院校之间的交流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长春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481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375/R
邮发代号: 12-152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7-4813
- 国内刊号:22-1375/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颈臂穴治疗痿痹证应用探析
颈臂穴属经外奇穴,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所过.针刺本穴可疏通手三阳经脉,可用于因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动作失度,经络受阻致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经气不利,经脉失于温煦濡养,不容则痛,久之,导致的上肢痿证、痹证.......
作者:崔景军 刊期: 2013- 01
-
邹燕勤教授应用和络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
邹燕勤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发生气血运行不畅而郁滞的机理很多,主要有: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而致瘀;肾阳虚衰,寒自内生,阳不运血,血遇寒则凝而为瘀,血虚脉道不充,血行迂缓,易于停滞成瘀,精不化气而化水,水停则气阻,气滞则血瘀;患病日久,缠绵不愈,深而入络,而致脉络瘀阻;因虚而易感外邪,外邪入侵客于经络,使脉络不和,血涩不通,瘀结成肿,阴虚生火,灼伤血络,或气不摄血,血溢脉外,均可停于脏腑之间而成瘀.因......
作者:白牧鑫;曾安平;易岚 刊期: 2013- 01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协同的多途径、多阶段的综合过程.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和氧化应激及自由基、多元醇途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有关.......
作者:崔海月 刊期: 2013- 01
-
李忠仁教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
李忠仁教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采用分期治疗、辨证施治相结合的方法,急性期:宜轻且浅,引邪外出;恢复期:由浅入深,多法联用;后遗症期:多针浅刺,扶正祛邪.强调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尤为重要.临证注重治病先调神,并善于与病患沟通,针刺风格独特,疗效良佳.......
作者:陈益;李忠仁 刊期: 2013- 01
-
王强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经验
王强教授认为,心律失常的发生虽病位在心,但尤与脾、肾二脏关系密切,治疗本病注重从整体出发,心、脾、肾三脏同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疗效显著.......
作者:王超;王强 刊期: 2013- 01
-
咽喉不利与梅核气
咽喉不利的表现是咽部梗阻症状,类似于经文中记载的“梅核气”.医者对“梅核气”的印象根深蒂固,故常将许多不属于“梅核气”的疾病归为此类.为避免临床上“半夏厚朴汤”的滥用,应明确“梅核气”自身的病因病机以及相关其他疾病的类似表现.梅核气不能成为咽喉不利的代名词.临床上遇到咽喉不利时需要仔细辨证,避免误用、错用现象的发生.......
作者:高玉强;林洪生;张玉人 刊期: 2013- 01
-
化坚二陈丸加味治疗皮肤病验案4则
陈明岭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治疗皮肤科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受教,受益匪浅,现将其应用化坚二陈丸加味治疗皮肤病验案摘录如下.1病案举例例1:张某,男,60岁,因双下肢结节伴瘙痒于2011年6月就诊.患者双下肢较密集分布深褐色孤立性结节,结节直径为0.5~1cm大小不等,表面呈苔藓样改变,以伸侧为多,瘙痒剧烈,夜间痒甚,纳可,眠差,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腻,脉......
作者:赵金凤;刘海燕;卢阳;黄丹 刊期: 2013- 01
-
李志湘主任医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经验
李志湘主任医师认为,下肢静脉曲张系瘀血阻滞所致,气虚为本,毒瘀为标,本虚标实.以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清热解毒为基本大法,益气为本,活血解毒为标.方用补阳还五汤和四妙散加减,酌情加用虫类药,如土鳖虫、鳖甲、地龙等,效果明显.......
作者:王小龙;刘少宾;孙杰 刊期: 2013- 01
-
肛周湿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肛周湿疹,采用中药内服、中药外治、针刺、埋线、穴位注射、综合疗法等方法,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为治则.中药外治,药力直达患处,疏通腠理,调理气血,减轻患处瘙痒及皮损等不适,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佟瑶;令狐庆 刊期: 2013- 01
-
清热解毒药蓍草的开发与利用
菊科植物蓍草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广为分布,野生资源丰富,历来绝少应用,造成生物资源浪费.药理和临床研究表明:蓍草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作用.......
作者:段北野;陈万里;许立鑫;高春梅;房丽;郭红伟 刊期: 2013- 01
动态资讯
- 1 中药烫伤膏组方醇提工艺的优化及体外抑菌活性
- 2 左金丸加味治疗糜烂性胃炎45例观察
- 3 七年制硕士专业《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体会
- 4 《伤寒论》第306条探析
- 5 痰湿质与高血压病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 6 中医药治疗酒精依赖性失眠
- 7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 8 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 9 亚健康状态与情志失调
- 10 补肾健脾方药结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 11 骨痿灵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肝肾亏虚型)临床疗效
- 12 蜂胶总黄酮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 13 基于药物警戒思想对中成药说明书的几点建议
- 14 和法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
- 15 保元汤不同调剂形式对脾虚小鼠负重游泳及MΦ吞噬功能的影响
- 16 白及愈疡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 17 亚临床甲减对女性生殖功能影响的研究
- 18 基于近现代医案的表征中医疗效的标志性症状研究:肠热腑实证
- 19 针挑疗法治疗痔的临床研究
- 20 毫米波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